2011年11月27日 星期日

食記-華新街東南亞料理新體驗






2011.11.27 星期六  天氣-多雲,風有點大

 這次的小作業,老師要我們去吃東南亞料理,體驗一下東南亞料理與台灣料理的不同。組長說她家附近剛好有東南亞的早市,每天早上都會看到很多來自東南亞的人們在那邊擺攤、購物,也有很多東南亞料理,於是我們決定前往華新街一探究竟。





  華新街是中和華僑聚集之處,當地有雲南、泰國、緬甸、印度等等風味料理,也是每年潑水節舉辦之處。因早期南洋華僑遷居來此地定居,加上多以南洋風味美食為主,漸漸形成一個具有異國風味的街道。






 一大早華新街就湧入人潮,攜家帶眷來吃早餐。李園清真小吃是滇緬穆斯林開的小吃店,菜色多樣,不僅有米線、粑粑絲及豌豆(泥)酥餅、千層餅,還有東南亞人喜愛的飲品。






↑因為宗教因素,這間店僅供應雞肉食品,也禁止顧客帶有豬肉的外食。








 










←豌豆泥酥餅

 
 第一次吃到這種口味的烤餅!平常吃豌豆都是喝湯才會吃到,看到店員端上桌時不禁有點緊張,但是吃下去意外地很好吃,豌豆泥上還加了一些油酥,鹹鹹的吃起來很順口。













←粑粑絲&米線


政大也有雲南料理-滇味廚房,但為了配合台灣人的口味,所以滇味有各種肉類的粑粑絲跟米線。李園清真小吃則因為宗教因素,只提供雞肉口味。米線跟粑粑絲和平常我們吃的麵類完全不一樣,既順口又易咀嚼,一下子就吃完了!端上桌我們便聞到一股濃濃的麻香味,上面有層紅紅的辣油,原本以為會很辣,沒想到竟然滿爽口的,一下子就吞下肚吃完了。


















 老闆在另一頭擀麵皮、準備烤餅麵皮。老闆和老闆娘是從雲南來的,但因為當天生意很好,加上今天是周末,所以他們沒有空理會我們XD一連下來我們找的幾家店,老闆都太忙了無法理會我們。

















在廚房的準備的老闆娘,頭上帶著伊斯蘭的頭巾。







華新街內也有好幾家雜貨店,販賣各種東南亞常見的醬料、食品以及書報雜誌。我們發現這裡沒有販售電話卡,跟外勞聚集區的雜貨店較為不同。
















此區華僑聚集,異國風也滲透到政治。不少候選人的服務處都得配上緬甸文或泰文,馬吳的全國華僑後援會也設在此處。
































華新街的偏巷裡還有每天的早市,除了生鮮蔬果之外,也有一些攤販專門販賣東南亞的醬料和小吃,像是黃香飯和糯米糕。圖中的白煮蛋先稍用熱油炸過,再佐有混著蝦醬和辣椒的醃料,鹹香辣兼有,非常好吃。




好立克、美祿、酸奶及奶茶是每個小吃店都看得到的必備飲品,常常看到華僑點了一碗米線配著奶茶或好立克。小吃店裡也會賣椰香糯米糕,當作茶點。有些店裡甚至張貼著緬甸運貨的海報,提供華僑寄送物品到僑居地的管道。























←↑近年在華新街外圍也開了一些裝潢新穎的東南亞風味小吃店,但人潮不若老店。














後記
  我們大家幾乎都是第一次去逛華新街。一開始從南勢角捷運站出來時,只覺得附近真的滿多東南亞料理的餐廳,不過其他商店等就跟其他捷運出口剛出來的景象沒什麼差別。走了一段路終於到達華新街,我們馬上就被店家的招牌給吸引住:許多店家直接用自己國家的語言來標誌,雖然看不懂,不過卻很有感覺。
  這時候我們的肚子早已餓得咕嚕叫,於是馬上前往「園」清真餐廳吃早餐!我們點了雞肉粑粑絲、米線和豌豆泥酥餅,粑粑絲雖然有點油,但味道很好,搭配的醬菜原以為是台灣製造,但一吃下口便能感覺到是店家自己醃製的,味道很特別。至於豌豆泥酥餅,原本以為豌豆泥是甜的,今天才發現,原來是鹹的!而且店家還在豌豆泥上加了油酥增添風味。可惜的是,我們去的那天店裡生意很好,所以老闆沒時間和我們聊天。
  吃完道地的東南亞早餐後,我們去逛了一家類似販賣食品的雜貨店。店外擺放著書報等刊物,我們稍微翻閱了其中幾份,在某份像是娛樂新聞的報紙中看到一些熟悉的面孔。有一篇報導介紹翻拍翁山蘇姬自傳的電影,訪問飾演女主角的楊紫瓊;另外我們還看到了暮光之城和小賈斯汀的照片等等。進到店內,右側擺放了五花八門的醬料,左側則有冰箱,裡頭放了許多東南亞當地的食物,很多都是我們從未看過的,相當新奇。除此之外,我們還看到有許多和茶葉相關的產品,像是「茶葉醬」、「茶葉豆」,還有許多茶葉醃製品等等,感覺東南亞國家似乎很愛喝茶呢!還有一些台灣常進口的熱門商品,例如海苔、魷魚片等零食。
  在逛街途中還看到參選議員的候選人標榜自己是緬甸歸僑,應該是想藉此拉近與選民的距離吧,呵呵。之後我們走到傳統市場中,大部分的攤位都和一般市場中的大同小異,直到中間有一家店賣著東南亞醃製的食物和馬來糕之類的商品,讓我們停下腳步來拍照,沒想到老闆馬上說不要拍,要買……真是讓我們有些尷尬!的話直接說,於是我們買了一種類似用魚醬等醃過和炸過的蛋,因為吃的人不是我,但聽學姊形容好像很辣;接著我們經過一連串餐廳,每一家都高朋滿座,講的都是聽不懂的語言,甚至許多間都沒有中文菜單,連我們想點菜的機會都沒有,瞬間我們有種我們成為了外國人的氛圍,雖然是早上10點多,但每間店裡都已坐滿了暢談的中年男子們,或是由夫妻帶著幼小的孩子兩三對家庭並桌聊天的情景,而此時我們發現每家店似乎都提供免費的茶,而每間店都有很多可口可樂的廣告和商品;而我們終於找到一間有中文菜單而且份量不多的店,所以我們點了在很多店都看到而令我們好奇的「好力克」,還有基本款奶茶和一塊糯米糕,另外這家餐廳有提供可以代寄東西到緬甸的服務,先上桌的是糯米糕,整體是白的上面有一層類似烤過的糖,用竹叉想切開,沒想到白色部分非常粘,而上面則是硬到後來叉子斷掉!!!!而味道是甜而帶有椰香,接著飲料,好力克的外表看起來很像牛奶,而喝起來真的就是麥牙牛奶的味道,但真的是太甜了,導致我在喝過好力克之後去吃糯米糕和喝奶茶都沒有味道。
  今天真是感到很新奇因為從未這樣逛過,而今天觀察下的發現是,幾乎每家餐廳都會提供茶或賣茶,而年輕人很少,不知是不是因為時間的關係,不過滿多人好像都是一大早就坐在那吃早餐聊天之類的,可能也是在異鄉好不容易等到週休假日,可以和同鄉的聚在一起分享生活狀況等,凝聚情感,而我另外覺得特別的是,雖然每家店賣的東西內容都滿接近的,但每家都還是滿滿的坐著人,尤其男人為多,可能也跟東南亞女性在台灣的經濟狀況等有相關吧!今天逛了一天感覺是很不錯的體驗,雖然吃到的食物不多,不過我想下次有機會再去逛逛,也體驗一下雖然在自己國家,卻完全像是異鄉人的有趣滋味






2011年11月20日 星期日

東南亞水汙染



【泰國】
⊙湄南河
 超過三萬家工業生產設備均設置於湄南河流域,其中大多集中在下游。工業化進程使流域飽受污染的影響。泰國官方的水質指數已將湄南河水質歸類為惡化。綠色和平一項2003年的研究顯示,北欖府一工業園附近的運河沉積物,以及運河的支流中含有許多有毒金屬和有機污染物。其中一條運河的沉積物裡發現重金屬類有害物質超標50 倍甚至100倍。
 一項2009年的研究表明,湄南河抽驗的水樣本和工業園區污水處理廠排放的污水中還檢測到全氟辛烷磺酸(PFOS)和全氟辛酸胺(PFOA)。這兩種工業污染物均已證實會造成內分泌系統紊亂,且現在已廣泛存在於人體當中。
 「30 年前我還是孩子的時候,這個地方全是果園,」住在湄南河一條支系運河附近的居民Boonsong Nakarak 說。「我以前經常在運河裡游泳。我父母和鄰居在運河裡捕魚。我們捕到的魚和大河蝦現在非常貴。我們當時能抓到好多。」
 「自從1973 年以來,果園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越來越多的工廠。等到服裝漂白印染工廠來了,水就更糟了。」他說︰「工廠根本不管我們死活,什麼都不告訴我們。他們對我們這個社區所做的事情簡直糟透了。我們有權知道工廠所用的到底是什麼東西,排放了多少污染物、有多危險。」
 湄南河以及泰國沿岸海水裡發現的許多有毒有害物質,在不少發達國家和地區已被禁止使用、或已成為《斯德哥爾摩公約》重點控制清除的對象。湄南河的污染情況應當敲響當局的警鐘。綠色和平敦促當局列出重點監控物質清單,並向公眾提供透明公開的污染資料。

2011年11月13日 星期日

曼谷簡介


曼谷
【歷史】
   泰國人稱曼谷為「軍貼」,意思是「天使之城」。將其泰文全稱轉為拉丁文字,長達142個字母,是全世界上最長的地方名字。為方便外國遊客的稱呼,泰國便將曼谷簡稱為「Bangkok」。

  原先是漁村,吞武里王朝興起時,曼谷逐漸形成了一些小集市和居民點。1782年,曼谷王朝拉瑪一世把都城從湄南河以西的吞武裡遷至河東的曼谷。拉瑪一世在此造宮殿、修城牆,大王宮和玉佛寺是其中最傑出的代表。拉瑪一世並興建了曼谷最早的九條街道,其中以唐人街的三聘街最為著名。拉瑪二世和三世統治時期城內增建和維修了許多佛寺,其中以臥佛寺和金山寺為代表。拉瑪五世時期曼谷的大部分城牆被拆除,新建了馬路和橋梁。1892年曼谷城裡通了電車。1916年建立了第一所大學。

  1937年以湄南河劃分成曼谷和吞武裡兩市。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城市發展迅速,面積、人口大大增加。1971年兩市合並成曼-吞武裡都市區,面積達290平方千米。1972年組成曼谷吞武裡京都,又稱大曼谷,面積2000平方千米。

【文化】
  曼谷作為泰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現代與傳統相交融的大都市,完好地保留著輝煌的名勝古跡。這裡佛寺廟宇林立,建筑精致美觀,以金碧輝煌的大王宮、餾金溢彩的玉佛寺、庄嚴肅穆的臥佛寺、充滿神奇傳說的金佛寺、雄偉壯觀的鄭王廟最為著名。

  曼谷也是世界上佛寺最多的地方,有大小400多個佛教寺院。漫步城中,映入眼帘的是紅、綠、黃相間的泰式魚脊形屋頂的廟宇,充滿了神秘的東方色彩。每天早晨,全城香煙裊裊,鐘聲悠悠,磬聲清脆動聽,誦經之聲不絕於耳。寺廟裡的和尚、尼姑在街上慢慢行走,逐家化緣,成為曼谷街頭的特有景觀。

  曼谷佛教歷史悠久,東方色彩濃厚,幾百年來這裡的風俗習慣、文學、藝術和建筑等都和佛教有著密切的關系。在曼谷隨處可見的僧侶,以黃袍(袈裟)加身。佛教為泰國人塑造了道德標準,使之形成崇尚忍讓、安寧和愛好和平的精神風范。在當地人與人之間打招呼都是雙手合十向別人點頭問好,這顯示著把自己放低,尊重他人為先的佛的精神。

【地理】
 曼谷是個兼具古老氣息和現代風情的東方大城,是今日泰國政治文化和商業中心以及首都所在。
   
 曼谷是以在市區內呈現北S型走向的「湄南河」為中心所發展起來的城市。著名的湄南河橫貫過泰國曼谷市,把整個曼谷分闢為東西兩個部份,湄南河就像一條彩帶,給這座城市增添了不少的色彩。而這條河流的水上交通,也成為曼谷的重要樞紐,因而產生了水上市場,運河岸邊並排的水上人家和大小船隻,滿載著蔬菜、水果,因而讓曼谷贏得了「東方威尼斯」的封號。 

 從地理上來說,曼谷是東南亞第二大門戶,南來北往、東去西返,曼谷是必經的中繼站。前年九月啟用的蘇旺那普新機場,原始規劃旅客流量是以一年最高四千五百萬人次設計,哪想到啟用後第一年就超過四千兩百萬人次,大大威脅到第一名的新加坡樟宜機場。 不偏南不偏北的地理優勢,讓曼谷成為二十九個國際機構的亞洲總部,尤其是聯合國的次級組織,亞洲總部幾乎都設在曼谷。根據國際會議協會(ICCA)統計,曼谷每年平均舉辦七十次大型國際會議,在亞洲城市中排名第四,僅次於香港、新加坡和北京。除了北京,其他三個城市的平均國民所得,是曼谷的好幾倍。

【城市生活】
 在全球城市的競賽中,曼谷最核心的競爭優勢,就在於價格。根據美世人力資源顧問公司(Mercer Human Resource)針對全球一四三個城市進行的生活費用調查,曼谷排名第一二九名,是全球最容易生活的大都會。當各大城市為M型社會衝突苦惱時,曼谷提供了應有盡有的價格選擇,消弭了貧富落差過大可能出現的矛盾對立。

 曼谷交通狀況非常差,路上總在塞車。因為早年是沼澤地形,無法捷運地下化,因此曼谷到處都是水泥橋墩和橋梁。曼谷也很多超高摩天大樓,當地習慣將大樓的2-4樓規劃做停車場,因此很少車輛停在路邊。

 吃的方面,泰國菜是除了法國菜、義大利菜和中國菜之外的四大名菜之一。而曼谷也是個美食充斥的地方,當地可以吃到各國名菜,而且又多又便宜,甚至高級飯店的下午茶只要150元就能享用到。

 住的方面,曼谷的房地產在亞洲算也是最便宜的地方之一,在國外要100萬美元的豪宅,在曼谷只要25萬美元就買得到,但是外國人不能持有土地,只能買公寓,如果是用公司名義,就可以持有整棟樓房。

 曼谷的醫療也很發達,當地人看醫生很便宜,變性手術下殺到只要新台幣3,000元就可以做。駐泰國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經濟組組長高振民說,曼谷很重視「觀光醫療」產業,他們鼓勵中東有錢人來泰國看病,但花的可不是小錢。

 曼谷幾家貴族醫院,比如「康民醫院」,很會經營外國人尤其是中東人的生意,他們的服務周到,病人的吃、住、娛樂都不用傷腦筋,就像住在五星級飯店,而沒有醫院的感覺,但收費不低,跟飯店房價很像,手術費、餐費等另計。
  
 曼谷之於泰國,正如巴黎之於法國、倫敦之於英國一般,代表著這個國家的精神和文化。

【觀光】
 因為觀光發達,曼谷的飯店林立,五星級的國際飯店至少30家,比如東方、凱悅、喜來登等,不過,兩星級的就很有水準。像這幾年,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的精品旅店,特受觀光客喜愛。
 曼谷大賺觀光財,它也以服務業為主,成為旅客眼中的購物天堂、時尚中心和美食王國,加上物價低廉,約只有台北的一半水準,很多觀光客都一去再去。

【創意產業】
 曼谷創意產業近年來蓬勃發展,除了有政府政策方向輔助,還因為泰國人天生的友善性格、便宜低成本的市場,愈來愈多泰國設計師在國際發光,也打下了泰創意設計的招牌。
 曼谷每年辦很多高級的時裝秀和珠寶展,鼓勵廠商參展,也邀請法國、義大利以及日本等名家到曼谷舉辦說明會,請他們用泰國當地的材質生產在別國買不到的時尚商品。

在巴黎傢飾展中,泰國設計師的作品也有讓買家眼睛一亮的實力。2006年,巴黎傢飾展首次邀請亞洲國家參加新秀主題展,受邀的對象就是泰國,而泰國的設計重鎮就在曼谷。

 曼谷設有泰國創意設計中心 (TCDC) ,曼谷喊出「時尚曼谷 Bangkok Fasion City 」口號後,泰國政府就致力將曼谷推向世界時尚版圖,每年辦很多高級的時裝秀和珠寶展,鼓勵廠商參展,也邀請法國、義大利以及日本等名家到曼谷舉辦說明會,請他們用泰國當地的材質生產在別國買不到的時尚商品。在巴黎傢飾展中,泰國設計師的作品也有讓買家眼睛一亮的實力。2006年,巴黎傢飾展首次邀請亞洲國家參加新秀主題展,受邀的對象就是泰國,而泰國的設計重鎮就在曼谷。

(以下摘自天下雜誌報導)
天下雜誌 2008/06/04
 就在湄南河邊一座小小的廟宇旁,小巷弄裡花徑幽深,曾經是泰國家喻戶曉的電影明星帕拉瓦蒂(Patravadi Mejudhon),十六年前在這方小小天地,蓋了一座私人表演劇院,義務教育泰國貧苦學生學習泰國傳統舞蹈和西方表演藝術,並且送優秀子弟出國學習與表演。
 見到《天下》記者,帕拉瓦蒂淺淺微笑合十。在她心中,曼谷最大的魅力是佛教文化
 有了皇室加持設計,使得曼谷的設計蔚為風潮,曼谷許多年輕設計師都和皇家有關,「有很多蔣友柏。」封建王朝與皇家,不但是帶動曼谷觀光和國家產業的重要指標,還成為曼谷設計的認同與品味。
 除了皇室,泰國政府也用全球佈局的策略維繫曼谷的文創優勢。
 顏貽彬分析,泰國政府是用「整廠輸出」的概念,在推廣曼谷的文創產業。例如泰國菜,政府提撥創業貸款,凡泰國人在國外開餐廳,只要經過政府認證,就可以獲得低利貸款,條件是要買泰國材料。目前全球已有兩千多家獲得泰國政府認證的泰式餐廳。泰國政府還補助餐廳訓練廚師,讓各地的泰國菜廚師到曼谷受訓。利用整廠輸出的手段,泰國制定了全球泰式美食、按摩、SPA等生活產業的曼谷標準
 曼谷的價值觀中立,連自詡先進開放的歐美社會都做不到。曼谷某些政府文件,性別欄上除了男性女性,還有一欄是「其他」;有些佛寺的廁所,有男廁女廁和其他。「連對性別這種事情,也沒有絕對的價值判斷,」嫻熟泰國政情的張象錡補充。

泰驚艷 曼谷 亞洲新夢想之都
(文∕官振萱.王曉玟 攝影∕郭英慧)
「曼谷」的泰文意思是「天使之城」,不辜負這個美麗的名字,她徹底反映了泰國這幾年東西交會、古典與現代相融的燦爛創意。

 台灣室內設計師、同時也為生活家飾「品東西」採購的葉裕青,定居曼谷已經九年。「每天先想今天要喝什麼酒,再決定要配什麼食物,」他一臉豪情愜意。最近他精心打造一間殖民地風格的精品旅館,為曼谷又添美麗的一角。

 飾品設計師曾亞禾,也說自己「太愛曼谷」。她一邊為泰國觀光局撰寫美食文章,一邊自己做手工飾品。「在這裡賺不了大錢,但錢也可以用很久,可以好好體驗生活,」曾亞禾輕輕柔柔地說。

 旅遊作家褚士瑩,走遍天涯海角,現在也落腳曼谷。「曼谷不但溫暖,對移民也充滿寬容,」他對媒體說。

 曼谷對來自世界各國的人都友善,對異文化更是包容。譬如她的同性戀文化非常蓬勃,人妖也不會被用歧視眼光看待。受佛教影響,社會價值觀溫和開放。
也因此,曼谷吸引愈來愈多「創意階級」前來定居,呼應了現在被熱烈討論、美國學者佛羅里達(R. Florida)提出的:創意人選擇居住與工作地點,是喜歡那裡的生活形態,他們可以擁有生活,而不是只有工作。‘

【水患】-首都偏好及政治權力拉鋸
 此次的百年水患也另外掀起了一場曼谷與非曼谷居民之間的矛盾。社會學在分析國家發展不均衡問題時,指出了「都市偏好」(urban bias)的現象,亦即都市往往享受各種高比例的建設經費以及醫療與社會服務設施,而這個現象在各國的首都更是如此,我們可以說這是種「首都偏好」(capital bias)效應。在全球風險社會的時代,首都偏好效應也還包括盡可能將風險與災難隔絕在首都之外,此次的水患將此效應展露得淋漓盡致。

 泰國的水患其實已經持續好一陣子了,除了已經造成三百多人死亡之外,農田淹沒、居民被迫疏散、窩居在高架路上或高樓層房舍者更是不計其數。但是直到大水開始淹沒了曼谷郊區的工業區並逼近曼谷,泰國政府才致力於解決此水患,國際媒體也才開始正視此問題。然而即使曼谷的報紙以及新聞不斷地報導水患危機,曼谷市中心的購物/娛樂商場仍擠滿了購物與遊樂人潮,絲毫不受這個全國性危機的影響。為何如此呢?主要原因就在於政府用大量的沙包在曼谷北邊四十公里左右處築起了長長幾道防洪提,為的就是要保護曼谷不被大水侵擾。

 然而,當北邊的水被曼谷的沙包檔下時,這些水只能繼續留在非曼谷人居住的原地,或往曼谷的東西兩側淹沒;於是這些看著曼谷人還好整以暇地逛街購物的「非曼谷人」不爽了。報紙的意見欄與社論一再出現如下標題內容:「曼谷人應分擔重擔」、「該是輪到曼谷人受苦的時候了」、「現在是曼谷人盡他們義務的時候了」。一幅漫畫更是道盡鄉下農民不滿的情緒:一位在高高沙包環繞內的體面人士對著沙包外全身泡著水的農人說:「我的游泳池與按摩池都安好,謝謝你的關心。」農人則沒好氣的說:「你可以開始將它們改成稻田了,因為很快的你得要種自己的稻子,這都多虧政府的『先淹農人』政策。

 泰國《民族報》就分析了首相盈拉救災面臨困境的4大原因。首先,盈拉所屬的為泰黨黨內,沒有得力的左右手協助,災情預報頻出烏龍;其次是她一邊要保曼谷,一邊又得面對陷入水災的支持地區議員施壓。

 再者,盈拉政府與軍方長期以來關係不夠協調,英叻不宣佈緊急狀態,使軍方在救災方面處於被動;最後則是中央與曼谷市政府間就管轄權出現衝突。

 領導力不佳是外界對盈拉最大的批評,但觀察家認為,泰國長年以來的政治鬥爭、防洪管理政策沒有長遠的規劃,以及氣候變遷加劇,是這場洪水最根本的原因。

 回顧水患初期,泰國7月正忙著選舉,水庫為保下游稻田遲遲不洩洪,沒想到今年雨量比往年多,等水庫不得不洩洪時,情況已難以收拾


http://m.cw.com.tw/article.jsp?id=5004391




【心得】





沈萱


 這次找曼谷的資料時大部分都是有關於觀光旅遊的部分,介紹哪個那個地方有美食,那個地方有風景很美,看完之後就很想要去那個地方度假。其實我之前也有去泰國玩過,去東南亞玩對他們的各種風俗習慣都很好奇。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去參觀他們的寺廟,他們的神像都會做的很大一尊,整體看起來很莊嚴,有點嚇人。進入佛殿要脫鞋,聽說若你有在寺廟裡許願的話,你必須來還願。另外,還有就是我們去泰國的一家水上餐廳名符其實就是建在水上,用餐時,泰國人習慣圍著小圓桌跪膝而坐,用手抓食,不用筷子。台灣的傳統的習俗,在泰國的最近發生的水患,讓我想起台灣發生水患時,和日本發生地震景象,政府都幾乎戒備。政府會一直被批評說什麼建設沒有做好,處置方式也沒有很好….等等。而泰國政府卻等到要淹到泰國的首都時,才發佈警報,觀光客要等到去了才知道無法進入。不過,我覺得泰國的人很樂觀,還可以想一些很特別的方式來度過水災。

 在台灣水災方面,一發生就會把上動員所有人的人力來一起處理善後,但在曼谷好像認為泰國曼谷首都的人比較重要,其他的人都比較不重要我覺得泰國政府應該要好好正視這個問題。

 想到家鄉屏東其實很少淹水,不過一但颱風來襲河水就會暴漲,感覺就好像快淹出來似的,其實屏東雖然氣候和曼谷差不多但城市的繁榮還是差很多。


吳靜芳

 「下水道是一個城市的良心。」每每看到水患發生,都會想到雨果說的這句話。台北縣(現在叫新北市了)和台北市隔一條新店溪還真的就南轅北轍了。以前只要一下大雨,好幾個地區馬上遭殃,髒水排不完,路上水淹成河,下水道形同虛設。尤其以前家裡以一台機車代步,那淹水的壞天氣騎機車出門真是件苦差事。

 我原本也以為泰國淹水跟下水道脫不了關係,但愈查資料愈發現,這早已超過下水道所能承受的範圍了。天災躲不過,但人禍呢?泰國政府竟然以保全曼谷為目標,捨棄鄉村地區。我看了忍不住在想,抽水站呢?下水道呢?緊急措施呢?這些全都沒有就放農民自生自滅嗎?叫他們情何以堪!我也查到關於政治上的問題,像盈拉政府對軍方的領導力不佳,泰國政府內部權力分配等等……政治是管理眾人之事吧?為什麼在台灣可以快速調動軍隊支援,在泰國卻不能呢?一次洪災就像照妖鏡,讓盈拉政府現出原形,可是天災不會只有這一次啊,泰國農民還能忍受再一次當成二等公民嗎?


余采璇

  想到家鄉-桃園,我就會想到家,我們家的房子,附近的建築和街道。所以我就找些曼谷的建築和街道的資料,只是在建築,幾乎都是高樓大廈那種,沒有找到當地人自己住的房子,沒辦法讓我更了解曼谷當地人的家,但是我找到一個台灣人在曼谷租房子的經驗,很難想像,曼谷的大樓很少是鐵窗和鐵門,我們家這棟公寓,每戶都是一層木門外再加上一層鐵門,外面的住家也都會裝上鐵窗,而且是陸陸續續地裝上;鐵窗,感覺就像人被鎖在家裡,但如果是在玻璃上鑲上植物藤類圖案的話,就能為生活多添色彩;我們這邊水費都有一定費率,沒想到曼谷那邊,如果公寓越新,房間數越少,空間越大的水費率就會較高,如果沒有注意到這點會很吃虧!還有一點就是在曼谷的街道上,很少有私人的車停在路上,因為每棟大樓1~5樓都會是停車場,雖然泰國是全東南亞擁有汽車比例最高的國家,但因為這樣的大樓設計,應該是不會有找不到停車位的困難吧,但在我們家附近的巷子,常常是一排的私人車停在路邊,在大馬路上也是一排停車格,不管平日或假日都是停滿的,而且因為我家是在市區,所以常會有很多收費停車場或是大樓,我覺得曼谷那種是個滿好的設計,不需要煩惱找停車位,也可以將停車場的大片空地用做其他用途。


陳薈涵

 近來新聞不斷播報著有關泰國水患一事,首都曼谷水患更是嚴重,所以我們這次決定以曼谷作為主題,我負責歷史部分,因為我喜歡探討一個國家時,先看它的過去,再來看現在都市發展。找資料才發現原來曼谷的原意是「天使之城」,我想應該是希望住在這個地方的人民可以過得非常安穩,人民可以相處融洽。雖然現在他們面臨水患的問題,但還是非常樂觀地想著該如何解決,而不是一直哭鬧天災帶來的損害。在文化發展部分,曼谷保留了過去傳統的建築及文化,在城市內部可看見過去與現在建築混雜,帶給遊客不小的違何感。重視對文化古蹟的保存,讓遊客可以看到曼谷的過去和現在。

 因為我的家鄉是在澎湖,如果真的要相互對照的話,我想跟曼谷的共通點就是小漁村吧!但曼谷現在是蓬勃發展,澎湖主要還是以漁業或農業為主,且曼谷偏熱,澎湖夏熱冬寒;澎湖常面臨缺水問題,曼谷最近則是面臨水患問題,兩個城市差頗多的我想。曼谷從小漁村開始發展,現在已發展為觀光地點,雖澎湖也致力於產業轉型,但跟曼谷比似乎還是差了一截。就交通層面來說,曼谷地處個大交通轉運點,可連到其他城市,但澎湖小島交通不便,且地處偏僻,真要發展似乎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高千雅

 我在高中的時候曾經到曼谷旅遊過一次,對於當時第一次出國的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或許是地緣位置相近的關係,曼谷的街道感覺起來和台灣街道滿相似的,其實沒有給我太多的異國感。但曼谷也不愧是首屈一指的觀光城市,百貨公司林立,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那極度壅塞的交通。身在台北常常已經感覺到喘不過氣,到處都車水馬龍;想起那時坐在遊覽車上經過曼谷市中心時,人、車塞爆街道,整個動彈不得的情形,著實讓我嘆為觀止!
 
 不過,雖然曼谷已成為觀光大城,但在繁華都市的角落卻仍然看得到較為破舊的房屋存在。在街道兩旁,我看到許多用木頭、茅草搭建,類似高腳屋的房子坐落在那,有一個小女孩對著經過的車子不停揮手,很可愛。這景象和市中心的大廈高樓形成強烈對比,我也說不上這樣是好是壞。反觀台北,土地一塊塊的被發開,要在市中心的邊緣找到鄉間小路,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泰國的四面佛也讓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在百貨公司旁就供奉著一尊四面佛,雖然小小的,但聽說是最靈驗的一尊。我其實也不是很懂參拜的流程,但就跟著人群一起參拜。可以看到許多當地人真的很虔誠的在求四面佛,那種氛圍也令我升起一股敬意,宗教這個東西真讓人感到既神祕又敬畏。


蔡蕙璞

  我對文化創意產業這方面較有興趣,於是就查了相關資料,在找資料的同時,不斷會在許多網頁中看到比較的字眼,因為泰國與台灣的英文發音算是接近的,而且簡寫都是T,台灣與泰國的東西都是MIT,然而兩國的發展各有優缺;我不斷的覺得任何的發展都跟政府的執行力有關;曼谷本身有泰國的獨特文化之外,也是泰國重要的發展都市中心,而加上泰國人生性樂觀的個性,讓人感覺城市充滿活力,雖然以前曼谷有著“仿冒”或低廉等印象,但近年來已經改變,就是因為泰國較早察覺到文創的重要,也有確實去體現它,使它能在大家心中紮根,我覺得這是滿重要的要素,而曼谷有創意設計中心和藝術文化中心,在資料中能看到許多相關介紹,而網路上也許多人提供去過的心得及照片等,再再讓我感受到新奇與震撼,曼谷的轉變與進步;台灣雖然很小,但我覺得也有非常多的創意設計人才,不過在台灣的文創產業上,雖然政府有在推動,然而看到實際運作或施行上好像沒有很大的感受,像是文創園區,比較為人熟知的是華山創意園區,而其他四個卻較少人知道或會特別去注意,我覺得台灣最可惜的是,台灣是非常獨特的多元文化交流處,但我們政府不太會去包裝或是投注較多資金,台灣有原住民文化、美食文化、民俗等有很多可以發揮的產業,但每次如果說想到台灣會想到什麼,好像就只有珍珠奶茶和台北101、故宮等單一的事物,比較沒有故事性還有跟台灣文化結合,不過我覺得近年已經好多了,像是近年偶像劇有在轉變拍攝手法以及與一些文化創意的結合,以及本土電影業的復甦,還有最近舉辦的設計大展有這麼多人都共襄盛舉,都讓我覺得很開心,不過台灣有許多創意與人才,如何把它行銷出去,較重要的可能還要有政府支持吧!


林芸安

 這次泰國淹水事件讓我想到台灣淹水時的情況。報導說泰國曼谷地區的人們,幾乎不受這次災難的影響,而且淹水情況很早以前就已經出現了,是因為現在危及曼谷這個繁華富庶的泰國首都,政府才發布警報,這讓非居住在曼谷地區的人們敢怒不敢言,覺得十分無奈;相較之下,台灣似乎是只要有某個地方淹水,全省就進入了警備狀態,政府和人民皮都繃得相當緊,政府怕的是如果沒有防範好災難會被言論攻擊的相當淒慘,甚至有些官員必須為此負責下台;人民擔心的則是這波災難是否會危及自身安危,兩者都視這個災難為全國危機,新聞不但大加篇幅的報導,領導人更是口口聲聲的說會密切防範災難可能帶來的影響,由此可見國情十分不同。

 而且對於這次泰國淹水事件,泰國政府只關心首都的安危,讓我也聯想到法國巴黎的情況:住在巴黎地區的人們往往比住在其他地區的人們受到更優渥的待遇。感覺這兩國的價值觀似乎有點相似。台灣的首都台北就不是一直那麼備受呵護了,甚至有人還認為應該輪流遷都,因為台北擁有太多資源,應該讓其他城市也有機會享用這些公共資產。我認為各國對於首都都有其定義和理想,而我比較贊成台灣的價值觀, 畢竟居住在同一塊土地上,不論是居住在首都還是非首都地區,都應該要有共患難的精神,否則這些不受重視的地區是否可以自成一國呢? 在這方面台灣人民所具備的同理心的確值得嘉許。

2011年11月6日 星期日

東南亞農業演講心得


吳靜芳

 東南亞大多數國家以農立國。但數十年來,工業的高附加價值取代農業,成為國家經濟政策的主導者。工廠取代農地,農人變成工人,土地不再代表自然生機,而是交通位置和面積大小,更甚者,土地還被不綠的綠色革命給汙染了。
 我總是覺得農業是最貼近人類的。台灣推行有機農業多年,我常常看到電視新聞或雜誌,介紹農人轉有機的歷程,其中有一位老伯伯說的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你對它(農作物)好,土地會知道。」是啊,農人和土地之間的關係密不可分,破壞它得到的利益短暫,長久永續共存才會得到更多的回饋。
 但我不免也開始擔心,全世界人口突破七十億,糧食哪來?綠色革命和基因作物的確對自然有害,可是不這樣做,要怎麼和龐大的人口壓力相抗衡呢?再者,就算有了綠色革命,富裕國家的糧食過剩,貧窮國家卻不得溫飽,說到底,跟資本主義還是扯上了關係!演講中還提到,賣到富國的農產品往往精挑細選,甚至淘汰半數的農作物。我仔細想想,還真的是!現在在超市和菜市場看不到蟲蛀的蔬果,個個美麗,可是美麗背後是多少糧食被浪費了呢?全球的糧食若不先改善市場導向帶來的浪費,再來多少個生產技術革新都無法餵飽所有人!

林芸安

 從人口疾速增長的觀點來看糧食分配的問題是一個很常見的議題,在高中的時候地理課本除了會提及農業發展之外,糧食不足和分配不均是當今全球的危機。
 這些糧食不足的國家常常是以第一級產業為主的區域,像是非洲,而相較之下,糧食過剩的國家常常是以糧食不足國家所種植穀物維生的高度發展地區。
 其實人口增長並非是問題的真正原因,糧食的分配不均是真正讓人感到頭痛的問題,我認為在全球化的運作下有許多國家免不了成為體制下的犧牲品,他們除了被剝削,生產的作物常常不是留下來自己享用,而是送到其他國家去被再次利用,像是畜養牲畜,而牲畜食用農作物的量又遠遠大於它們所能滿足人類口腹的基本量,由此可見,這樣的分配確實大大不公。我們很少會思考到這個層面的問題,尤其是當我們理所當然的認為每個農業國家都應該有足夠的糧食,然而事實並非如此,當我們了解問題不如想像中單純後,我們應該要盡力去關心這個危機,思考有助益的對策。


蔡蕙璞

 講師從農業的特性以及它的現況等來談,感覺很好懂也比較貼近生活,老師也點出了許多關於農業的困境,以及在這個全球化的世界上,糧食過剩和分配不均產生的問題,我覺得建立了許多背景知識,雖然以前也有學過類似的內容,但比較分散也不是那麼明確,經過老師一連串的解說更明白現在農業世界的問題,而之後連結的介紹到了東南亞,因為東南亞正是一些農業的出口國,也因為殖民使種植的農作物偏為經濟作物也產生了一些問題,而老師再藉由歐盟的案例來介紹一些方法,來改善現今的問題,也有介紹東協所做出的對策等,都還滿明確深入的,老師也很幽默還有會在其中穿插影片,感覺整個演講像是上課,老師也有交給我們一個概念是在這全球化的世界中,我們不能再以單一區域的想法來思考,每個地方發生的事都多多少少跟我們相關,我覺得這個想法很重要我們也必須去落實,的確在現在世界裡任何一件是可能你會覺得是那個區域或國家內自己的問題,但其實也很有機會都會影響到我們;而感覺農業的確需要更多政府與資金的幫助,然而在這個注重消費者的時代,我們就比較容易失去視野,忽略了經濟體系中很重要的生產者,也因為資本主義自由市場,而造成了階級與收入的差別擴大,這的確是我們要去注意也要省思的,雖然我們可能是沒有辦法做到什麼撼動體制的事,但至少我們要去關心,或許可以一人出一點力量來改變這個體制。東南亞也離我國很近,我覺得我們也要更關注也去支持他們。

沈萱

 聽完今天有關於農業發展的概況,才知道原來農業除了糧食作物外還可以包含礦物、水產….等。有關於農業的報導最有名的就屬於無米樂和百米炸彈客了,當時還轟動了好一陣子呢!描述了台灣農業的現況,不論是樸實的一面還是有諸多不滿的一面。現在想想我們也不知道我們的糧食到底安不安全,足不足夠呢?我們常常看見非洲的小孩都沒有足夠的糧食,有些國家卻因為生產過多,而選擇丟棄它。雖然非洲地區的小孩很可憐,但有時候也可能無能為力吧!只能說我們要好好珍惜食物,不要浪費糧食囉!在食物安全方面,我們也不知道我們吃的食物到底健不健康安不安全呢?有些水果為了賣相好,所以噴上了一層蠟,我們也照樣買來吃,這樣對我們的健康是不是也會造成一些影響呢?在環境保護方面,綠色革命造成了缺水、土壤鹽鹼化、土地和人民都中毒、地力被剝奪,在地景和文化的保存方面,發展農業的地方可以是永恆的故鄉、移民的市郊、度假的天堂。在農村經濟發展那方面,當然是希望能擺脫貧窮。東南亞作為朝向區域化發展有幾點的特色:天然氣候與自然資源豐富、歷經殖民的影響、缺水問題、貧富差距、環境問題。最主要以前自給自足的農業逐漸消失了,依賴綠色革命追求商業,造成了全球糧食生產率大於人口成長率。這次的演講讓我學到原來農業可以從那麼多方面來分析,有那麼多問題需要來考慮。

高千雅

 一進教室就聽到老師說,全世界的人口在今天突破七十億。我忍不住驚呼了一聲,因為我的印象還停留在全球人口六十億,怎麼一瞬間就衝破七十億了?!更驚人的是,在2100年後更可能達到一百億。雖然我們應該活不到那時候,但真的很難想像這顆地球還能再容納多少人,未來人類的生活會有怎麼樣的變化,還滿令人好奇的。老師以這為個做為開頭,帶到全球的糧食問題上面。東南亞國家相較於高度發展國家較為落後、貧窮,經濟也以一級產業為主。然而,農民辛辛苦苦種植的糧食作物出口到其他國家,卻只拿到極少的錢,且國內糧食也並不足夠。另外老師還提到,由於泰國最近遭逢極為嚴重的洪患,稻米產量銳減,未來很有可能一把稻米需要好幾百倍的價格去買。我想,幸好台灣的稻米產量很足夠,應當不致於受到泰國洪患的影響。但和台灣一樣以米食為主的泰國,恐怕好一陣子吃不到米飯,或是得花很多錢才能買到一碗飯吧。


陳薈涵

 老師一開頭首先介紹了有關星期一發生的大事,在1031日時,世界人口正式突破70億人,菲律賓為這第70億位新生兒的出生地。對於70億這個數字感到有點震驚,雖現在為少子化社會,但全球人口總數不斷地增加,老師提到,在這個世紀結束前,也許地球總人口數將邁向100億,糧食也將出現問題。老師提到有關全球糧食的問題,雖然現在糧食可供全球食用,但因糧食分配不均的問題,大多未開發或開發中國家通常處在糧食不足的狀態。先進國家豐衣足食,對於食彩的使用過於浪費,我想還有另一個原因為畜牧,常常看節目得知不少畜牧業為追求高級肉、乳製品,也會餵食大量糧食像是稻米、小麥等等給動物吃,但實際上畜牧業餵食的稻米,和最後生產出來的乳肉類是不成比例的。而東南亞國家現在因為社會化現象越來越嚴重,留下老一輩的人在鄉下工作,年輕人都跑到都市,勞力賺的錢少又辛苦,都市工作機會多、薪水高,也不會因天災而導致毫無收入,對現下年輕人來說是極大誘惑。因為家裡本身也是務農起家,所以對此特別有感慨,家裡現在只剩奶奶在鄉下工作種菜,她說現在願意待在鄉下的年輕人是少之又少,如果他們不工作,那麼誰要來做呢?

11/13補上余采璇心得


 泰國這次水災是50年來最嚴重一次,因為泰國是全球最大稻米出口國,因而許多仰賴泰國進口米的國家都會深受影響,我以為我們的稻米,只有少部分是仰賴進口,沒想到是大部分都要靠國外進口,因為台灣自給率不足;老師說:雖然我們這一代是糧產最豐富的一代,可是現在仍然不足夠供應全球人口,所以如果當全球的人口要超過70億人時,糧食不就會更分配不均嗎?也會有更多人「營養不良」,有些人是營養過剩,而有些人則是營養不足,當我聽到老師說歐洲這個大農業體,過量生產,還有挑選農產品的標準,像是大小、美醜不輔合標準就丟棄,我覺得真的是很浪費!我第一次看「無米樂」是在國二的時候,當時我並不了解農業這個文化,或是看了也不了解那樣的農村環境,因為從小就在都市長大,第一次親眼看到收割機是在上次的台北國際設計大展上,才發現原來一台收割機是如此大台,一個小農地是無法使用的,當時我看完「無米樂」後只是覺得好無趣,現在想想覺得好可惜,想要再去複習一次。農業包含的向度很廣,也有其一定組成要件,我會希望各地區的農業能被保留下來,因為農業述說著很多的故事,也是人類發展的起點。
  這堂演講我對兩件事情印象最深刻,第一件就是老師播一段有關政府所做的,一系列農業再生計畫新聞,報導的最後提出「我們的農業真的活過來了嗎?」老師就說:「那你們有沒有想過,我們的農業真的死了嗎?」我覺得老師的思考尺度很特別,讓我想到一個例外,一個年輕血液流進農業裡-小劍劍,看他的網誌就覺得他是個很快樂的農夫;第二件事就是:原來橡膠的原生地是在南美洲!但是橡膠卻被移植到東南亞來大量栽種,殖民經濟就這樣開始,造成了生態的改變,和當地人生活型態的改變。